公元1402年,西蒙古瓦剌部爆发了严重的内乱,绰罗斯贵族首领马哈木发动起义,杀害了瓦剌王乌格齐哈什哈及其所支持的蒙古大汗孛儿只斤·坤帖木儿。这一事件为蒙古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局拉开了序幕。
本来,忽必烈系的鞑靼蒙古就一直对阿里不哥系的瓦剌蒙古心怀不满,而瓦剌内部的争斗使得双方的矛盾愈发加剧。此时,阿鲁台和一些曾效力于脱古思帖木儿的旧部迅速与瓦剌决裂,正式将东西蒙古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集团,这一分裂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成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动荡时期。
在这场政治纷争中,阿鲁台通过权力操作最终将窝阔台庶子合丹的后裔鬼力赤推举为东蒙古鞑靼部的大汗。阿鲁台不仅扶持了鬼力赤的继位,还组成了以马儿哈咱为太师右丞相、也孙台为太傅左丞相、阿鲁台本人担任太保的内阁。鬼力赤虽为窝阔台庶子,家族地位并不显赫,但由于其后裔被封为陇王,仍被视作窝阔台家族的一部分。再加上他与忽必烈的元朝后裔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得这一选择在当时看来并不唐突。
展开剩余63%然而,不管如何解释,漠北的蒙古势力已经彻底分裂成了东蒙古鞑靼部与西蒙古瓦剌部两大政治集团。两者之间的纷争不断,局势陷入了北元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北元内部的混乱对南方的明朝而言,虽然是一次有利的机会,意味着他们有望彻底铲除漠北蒙古的威胁,但此时的明朝刚刚经过靖难之役,社会经济尚未恢复,百废待兴。燕王朱棣虽通过武力夺得了皇位,成为了永乐皇帝,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心中对与蒙古发生战争仍然有所顾虑。为了避免过早陷入新的战争,朱棣选择采取怀柔政策,主动派遣使者与北元保持联系,努力缓和与蒙古的关系,并且加强已经归顺明朝的蒙古旧部管理。同时,朱棣加强了北方边疆的防线,防止蒙古的大规模侵略。
与此同时,东蒙古鞑靼部在鬼力赤汗和阿鲁台的主导下,西蒙古瓦剌部则由马哈木领导。两大蒙古势力之间激战不断,彼此都不愿意与明朝发生冲突,因此对朱棣的善意采取了积极回应。双方都尽力维持脆弱的和平关系,避免矛盾爆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棣得以在靠近北元的边境地区建立了多个卫所,例如赤斤卫、沙州卫、哈密卫、安定卫、斡难河卫、朵颜三卫等,总共设置了十五个卫所。这些卫所大多数位于蒙古人传统的游牧区域,朱棣任用了许多归降的蒙古将领来管理这些卫所,达到了“以夷制夷”的战略目的。
然而,鬼力赤汗作为阿鲁台扶持的傀儡,很快便在治国中出现了矛盾。阿鲁台认为鬼力赤难以控制,且其血统本不纯正,决定不再忍让,直接发动攻击,杀害了鬼力赤。这一事件成为北元历史上第三次发生的“臣弑君”事件。
就在此时,元朝正统后裔孛儿只斤·本雅失里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跋山涉水,长途跋涉回到漠北蒙古,准备在蒙兀儿斯坦军队的支持下复兴北元,收复鬼力赤失去的领土。然而,当本雅失里赶到时,却发现鬼力赤已被阿鲁台所杀。失去支持的大汗之后,阿鲁台毫不犹豫地转而支持本雅失里,拥立他为新的蒙古大汗。
发布于:天津市启牛配资-实盘配资平台-炒股票杠杆平台-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