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剧追到气笑了!宋祖儿演的行长夫人,咋成了"撒泼专业户"?
最近追《淬火年代》的观众,估计都在第26集憋了一肚子火。柳钧为了腾飞厂的资金问题焦头烂额,回家找行长夫人崔冰冰帮忙,结果崔冰冰倒好——先是抹着眼泪哭天抢地,说柳钧眼里只有工厂不管家;接着又拽过女儿泡泡,威胁"再不管我就带娃回娘家";最后还当着老丈母娘的面甩脸子,把柳钧晾在客厅里半天说不出话。这哪是银行行长夫人?活脱脱一个"撒泼专业户"!
我当时盯着屏幕就想,这行长夫人的架子咋比菜市场大妈还低?堂堂银行行长的家属,说话做事不该更体面些?可崔冰冰偏不,哭嚎声比菜市场的讨价声还响,威胁的话比小区里的家长里短还直白。这操作,看得我直挠头:导演是想塑造"接地气"的人设,还是把职场精英的脸都丢尽了?
二、银行行长夫人≠"泼妇模板",这人设差得有点离谱
咱先唠唠现实里的银行行长啥样。别管是大银行还是城商行,行长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金融专业毕业、十年以上行业经验、风控能力过硬、酒桌上能谈成百万贷款、谈判桌上能压得住场子。就算退一步说,行长夫人总得沾点职业气吧?哪怕不精通业务,基本的情绪管理、社交礼仪总得有吧?
可崔冰冰呢?柳钧刚说两句"厂子周转不开",她眼泪"唰"就下来了:"你就知道厂子!妞妞发烧那回你在哪?我妈住院那回你在哪?"合着当行长夫人就剩"哭"和"闹"两招了?更绝的是,她明知道柳钧现在需要的是支持,偏要拿"带娃回娘家"当筹码——这哪是帮丈夫?分明是给柳钧伤口上撒盐。
弹幕里网友说得直白:"行长夫人要是靠哭闹解决问题,那银行早该破产了。"还有位在银行工作的粉丝留言:"我们支行行长夫人参加客户聚餐,说话都带行业术语,哪像这位,除了撒泼啥都不会。"你看,连内行人都不买账,这人设怕不是编剧闭着眼写的?
三、观众为啥炸锅?我们反感的从来不是"不完美"
有人说,电视剧嘛,人设有点夸张正常。可这事儿真不怪观众苛刻。咱们追剧图个啥?不就图个"真实感"吗?哪怕是都市剧,基本的生活逻辑总得讲吧?
就说这集的矛盾核心——柳钧需要资金,崔冰冰作为行长夫人能不能帮忙?按常理,行长夫人虽然不能直接批贷款,但可以利用人脉牵线搭桥,或者至少安抚情绪。可崔冰冰倒好,把"帮忙"变成了"威胁":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闹到你妈那儿去,我就不管孩子了。这操作,跟菜市场里为两毛钱吵架的大妈有啥区别?
更扎心的是,崔冰冰的"撒泼"完全没逻辑。她明明知道柳钧为了工厂几天没合眼,明明知道这笔钱关系到几百号工人吃饭,偏要把"我委屈"挂在嘴边。有网友说得扎心:"这不是撒娇,是撒野;不是要关心,是要绑架。"观众炸锅,本质上是气不过这种"用情绪绑架责任"的行为——咱们现实中谁没遇见过?领导甩锅说"我也没办法",同事偷懒说"我也不想",现在连电视剧里的角色都要学这套?
四、剧情到底想干啥?艺术加工别成了"胡编乱造"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戏剧冲突需要。可戏剧冲突也得讲"度"吧?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味,多了齁嗓子。《淬火年代》前几集柳钧搞技术攻关、跑市场谈合作,多真实多带劲?怎么到了"找行长夫人帮忙"这儿,突然就降智了?
更关键的是,这种"为冲突而冲突"的写法,正在消耗观众的信任。我刷了刷社交平台,发现好多观众留言:"本来挺喜欢这部剧的,结果崔冰冰这一闹,好感度掉了大半。"还有位老剧迷说:"80年代的剧都知道行长夫人得端庄,现在的剧咋越拍越回去了?"
其实观众要的不多——不过是让角色行为符合基本逻辑,让人设不脱离现实,让剧情不为了冲突而硬凹。毕竟咱们追剧,图的是"代入感",不是"荒诞感"。要是连行长夫人都成了"撒泼专业户",那这剧的"真实感"怕是连菜市场的菜价都不如了。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行长夫人为啥就不能是"靠谱助攻"?非得整成"撒泼闹事"才叫有戏?对此你怎么看?
(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启牛配资-实盘配资平台-炒股票杠杆平台-配资操盘推荐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